做好品类主也是未来的大机会

发布时间:2024-02-21 09:48:37   来源:小9直播平台

  你想换个新手机,但没想好品牌、型号,然后打开京东开始浏览,看看有没有让自己眼前一亮的产品;

  最近骑行非常火,你也想试一下,但买辆新车有点贵,于是打开了咸鱼,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二手车可以捡漏;

  家里准备新房软装,要购置不少家具,一件一件买太麻烦,还应该要考虑搭配问题。算了,要不去红星美凯龙看看吧,说不定直接就全解决了。

  现在很多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官网做的都很不错,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愿意在京东下单购买?

  或许你压根没这么想过,因为你潜意识里已经认可了这一些平台的价值,并且不自觉地开始接受一个概念:品类主。

  举个例子。一般来说,我们日常生活购买的都是某一款具体的商品。但很多时候,在我们想购买这件商品时,首先想到的却不是这件商品或者这个品牌本身,而是售卖这个商品的平台。比如上文提到的,我想买一部手机,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说我想买华为、小米、oppo,而是就是打开京东,在产品列表中找到手机这个类目,然后对比一下,找一款符合自己需求的手机下单。

  像京东这种,聚合了一种或多种产品,然后通过自身的流量引导,帮助这一些产品及相应品牌进行销售的平台,就叫做品类主。

  因为这样一个世界上的商品慢慢的变多,而消费者的需求也慢慢变得多样,很多时候,供给和需求无法精准地进行匹配。而品类主的出现,很大程度上弥合了这样的供需错配。

  比如你回想一下,在没有咸鱼这样的二手交易买卖平台出现之前,你怎么去交易你不用的旧手机、旧电脑?你又怎么去买那些别人不需要,但你很想入手的二手产品?

  是在求助?还是托亲朋好友帮忙打听?发现没,真的很麻烦,并且效率很低。

  咸鱼的出现就很好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。你可以很方便地在上面浏览你感兴趣的二手商品,还能够方便地进行比价;你自己不用的东西也可以挂上去,并且类似或一样的产品的定价也能给你参考。在平台的保障之下,卖家买家都能安心交易。

  还是拿京东来说,京东多年的运营和资产金额的投入让包括手机、电脑在内的3C数码产品变成了平台的优势品类,物流速度快、确保正品是许多花了钱的人京东数码产品的一贯认知。这种品牌的背书和对消费的人认知的塑造就是京东的价值所在。那么,即使产品力、官网建设强如苹果、华为,也会选择和京东进行合作,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。

  就以这两年在中国风头很盛的山姆会员店为例,它里面的绝大多数商品品类,其实在和它“一母同胞”的沃尔玛超市里面基本都能找到。但是和沃尔玛相比,山姆会员店的商品普遍有一些特点:质量好、大包装、总价高但单位价格尚可、每一个品类的可选品牌很少或者只有一种。

  之所以有这样的选品逻辑,是因为它很清楚自己的核心目标用户:食物消耗比较多、对生活质量有要求、希望快速买到某一品类里质量不错的商品而非反复对比的顾客。

  一个成功的品类主,它最核心的特质是什么?就能进行流量的分发。它能够依靠自身的品牌效应来吸引流量,并把流量分发给所聚合的各类产品和品牌。比如上面提到的,京东能够通过自身的品牌效应来吸引用户的使用,获得用户流量,进而把流量传导到平台上的某一个品牌、某一款产品上。

  那么,为什么品类主可以带来流量?流量本质上是一个最终结果,之所以能获得流量,是因为这个品类主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标签,而这个标签能够让它精准触达到目标用户,并且解决他们的真实需求。

  就拿红星美凯龙来说,它解决的就是很多消费者的一个真实需求:新房装修买家具,我该怎么选?同一个品类不同品牌、不同产品之间有什么差异?不同品类产品之间如何搭配?

  为了回答这些问题,红星美凯龙应运而生,它就是把许多家具品类以及对应的品牌聚合在一起,比如水星家纺的床上用品、全友家居沙发床垫等等,从而做成了一个家具品类的聚合体。

  在此之后,这些品类聚合体就可以尝试设定独属于自己的标签,从而将这个品类与自己强关联,然后把这个概念深深植入到用户的脑海中。

  比如很多用户对红星美凯龙的认识,就是一个能够帮助用户一站式解决家具需求的平台。正因如此,很多用户一想起家居这个品类,首先跃入脑海的不是水星家纺、全友家居、斯可馨这些具体的家具品牌,而是做家具全品类的红星美凯龙。

  到这个时候,这个品类聚合体就变成了品类主,就拥有了这个品类的代表权,变成了具有独特标识的流量主,也就可以有效的进行这个品类流量的分发。而这个品类的相关品牌方,也会或主动或被动地聚集在品类主的旗下,借助品类主的流量来拓宽自己触达用户的渠道。

  反之,如果这个品类聚合体并没有独属于自身个人的标签,并不能让用户先于产品而想到这个品类聚合体,那么它就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品类主。

  比如最近在qq视频上热播的电视剧《繁花》。仔细想想,你是因为qq视频去看《繁花》的吗?并不是。恰恰相反,是因为《繁花》在qq视频上独播,你才愿意购买qq视频的会员去观看。如果哪天优酷、爱奇艺或者其他视频网站做出了同样爆款的电视剧,我相信,你就很难继续为qq视频会员付费了。

  讲到这里,你有未曾发现到一个问题:品类主和它所聚合的品牌,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竞合关系。它们相互依存合作,但也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。

  在多数情况下,品类主和它所聚合的品牌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。这一点很好理解,品类主为品牌带来流量,在此过程中,品类主会以入场费、广告费、佣金、租金等等方式来从品牌身上获取报酬;作为交换,品牌拿到了聚合在品类主旗下的资格,获取到了流量入口和品类主分发给它的流量,能让更多用户接触到自己,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关注度甚至销售额。

  但也会有例外。品类主最害怕什么?最害怕品牌做大之后绕开自己、自立门户;而品牌呢,它会害怕品类主做大之后坐地起价或者压榨自己。

  你很喜欢从天猫上买坚果,上面有很多品牌供你选择。本来,你没什么品牌偏好,每次从天猫点进来后,基本会因为包装、优惠等等不同原因随机选择品牌。但从某一天开始,你开始逐渐固定选择A品牌了,因为它们家的产品很符合你的需求,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牌。

  后来,这么干的人慢慢地多,A品牌也越来越出名,假如你是品牌方,你此时会不会想:继续待在天猫里,我还要交各种费用,要不我自己出去搞个独立站或者官网,绕开天猫,那么赚的钱不就全是我自己的吗?

  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清楚,在2004年,国美是当之无愧的国内家电连锁零售业老大,很多家电品牌都要抢着和它合作,包括现在的“空调一哥”格力,而当时的格力,影响力还没有今天这么大。在2004年2月,成都国美的几家店对两款畅销的格力空调私自进行了大幅降价,格力认为这严重破坏了自己的价格体系和品牌形象,最终在交涉无果后决定停止向国美供货。

  从品类主的角度来看,上面两类情况都指向了一个经验:只有让自己变得更不可替代,让自己在用户心目中的标签足够独特、足够独一无二,让用户总是能先于品牌而想到自己,才能在这场和品牌的竞合游戏中拿到主动权。品类主的流量,也才能有足够的价值。

  到这里为止,你已经知道了品类主的优势,以及成功的品类主所必须的条件了。但你有没有发现,品类主和品类主之间,好像有些不一样?

  举个例子,多数人现在都已经很习惯网购了,一般来说,我们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消费需求,在淘宝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上都能满足。但偏偏,就是有少部分很小众、很细分的需求,这些平台没办法满足你。

  比如,你要买一瓶已经停产的香奈儿限量版香水,那你在一般的购物平台上真的很难买到。这个时候,去咸鱼、得物上看看,却往往会有惊喜。

  再比如,你想了解一下中国互联网早期的创业历史,但有些相关图书早已经绝版了。怎么办?与其在当当、京东上费劲去找,不如直接在多抓鱼上蹲一蹲。

  一类是像天猫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沃尔玛这种,它里面囊括了多种品类的产品,可以解决你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消费需求。这样的品类主,我们可以称为全品类主。

  还有一类品类主,它并没有那么的大而全,而是专注于解决某些细分领域的需求。比如在得物上,你可以交易那些非标准化、难以被统一定价的产品,包括限量款球鞋、绝版图书等等。再比如咸鱼,你可以在上面交易各类二手产品,包括数码产品、图书、衣物、生活百货等等。这样的品类主,我们可以称为细分品类主。

  而细分品类主,则胜在聚焦、垂直,专注于满足那些小众、特定的需求。它瞄准的,就是那些全品类主没有覆盖到的地方。

  慢慢的变多的人习惯在闲鱼上买卖各类二手产品,在多抓鱼上买卖旧书,在得物上买卖限量款球鞋,在脉脉上了解想入职的公司。甚至,如果你想买一些快到期的便宜食品,还能去那些临期食品店逛一逛。

  买卖二手产品、买卖各种限量款产品、打听入职公司的内幕消息、购买打折食品……这些需求,难道以前不存在吗?

  肯定不是,只是会更费劲一些,因没有人去集中解决这些需求。但上面那些细分品类主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。它们的存在,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、更简单。

  对创业者来说,它们也很有启发:这样一个世界永远不缺机会,在那些巨头没有覆盖到的地方,在那些存在真实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地方,就有生长的机会和方向,只要你足够独特、足够让用户记住你。

  在未来,随着你我的生活方式、消费习惯越来越细化,这样的垂类、小众需求也会慢慢的多。

  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  梅德韦杰夫:如被推回至1991年俄乌边界,俄将与西方打一场“全面核战争”

  卸任时深鞠躬告别的原市委书记被双开:毫无纪法底线多人聚餐后呕吐腹泻质疑饭菜不新鲜索赔 餐馆喊冤

  卸任时深鞠躬告别的原市委书记被双开:毫无纪法底线多人聚餐后呕吐腹泻质疑饭菜不新鲜索赔 餐馆喊冤

  iPhone 16 Pro 可能有两种新颜色可供选择 类似金色机身可能回归

  古尔曼:头显不是年度升级的产品 苹果Vision Pro 2至少还要等18个月

  采用USB-C接口的AirPods 4 和 AirPods Max预计仍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面世

  神秘设备现身 NBA 扣篮大赛,有望为Vision Pro头显录制空间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