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中国女排的出征行李箱正在紧锣密鼓地打包时,朱婷那颗签名排球仍静静地躺在训练馆的置物架上。7月16日,世锦赛24人名单公布的清晨,排球论坛被一片炸开——网友们翻出三年前东京奥运会朱婷带伤扣杀时,护腕崩裂的慢镜头,附上评论:“这只手曾赢得13个世界冠军,却没办法进入24人名单。”更让人唏嘘的是,年纪较小的球员们在场上模仿她那充满力量的扣杀时,31岁的世界第一主攻,却正在土耳其联赛的康复室里,盯着墙上与郎平拥抱的照片发呆。难道,世锦赛的落选意味着她即将淡出国家队吗?可每当提到世界主攻排名,甚至郎平都得屈居第三,而朱婷依然被公认为No.1。
海曼的扣球线年代时总画在三米线附近。作为美国女排的“黑珍珠”,她能原地起跳,触及3米20,可每当面对中国女排,她的扣球总是被郎平拦下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,她单场砍下32分,但在决胜局,郎平顽强地顶住了三个关键球,眼睁睁看着中国女排逆袭夺冠。后来有教练分析说,海曼就像没有导航的导弹,虽然威力巨大,却总是打不到靶心——她缺少的不是力量,而是世界冠军的拼图。
这两位传奇人物,都是栽在了“第三个指标”上。排球评论员、老女排迷曾在博客中写过一组公式:球队地位 攻击力 冠军荣誉=世界上的排名。海曼和加莫娃在前两项几乎拿满分,但第三项是零——这就像考试最后一道大题,错了就全盘失分。他引用了1982年世锦赛的数据:海曼的扣杀成功率比郎平高出5%,然而中国女排最终夺冠,她只能带着银牌回家。没有冠军的主攻,就像没有剑鞘的宝剑,再锋利也无法成就传世之宝。
朱婷的“定海神针”称号可不是白得的。作为中国女排队长,在关键时刻,她总能作出正确选择,为球队保驾护航。2018年世锦赛半决赛时,中国队落后塞尔维亚两分,朱婷突然放弃自己擅长的直线扣杀,转而给张常宁传了个背后球,后者扣杀得分时,她已经飞速跑到网前准备拦网。这个瞬间被国际排联写进了战术教材,标题定为“领袖的选择”。三次世界杯冠军、两次世锦赛冠军、一次奥运会金牌,再加上17个MVP奖杯,朱婷的荣誉室几乎能比拟一些国家的排协博物馆。网友们甚至整理出一组数据:朱婷职业生涯的扣球成功率为48.7%,高于加莫娃8个百分点;而在世界大赛决赛中,这一数字飙升至59.3%。一位网友写道:“她就像考试永远拿100分的学生,别人拼尽全力才能及格,她随便发挥就能拿满分——这就是50年一遇的天才。”
她的冠军戒指可以串成手链。从1985年到2000年,路易斯带领古巴女排拿下10个世界冠军,这中间还包括连续三届奥运会金牌。有次采访中,她伸出布满老茧的手说道:“每个戒指都代表着不同的伤疤——这个是1996年扣球时被拦网撞的,那个是2000年救球时擦伤的。”这些伤疤,成了年纪较小的球员们的教材,古巴女排的更衣室墙上至今贴着她的一句话:“冠军会褪色,伤疤不会。”
路易斯虽然身材娇小,但她的智慧让人惊叹。她的扣球路线总是让对手无法预测,她能够在空中突然变线年世锦赛,她面对中国女排的三人拦网时,居然在空中停顿了0.3秒,待拦网队员落地后才扣球。当时的中国女排教练回忆:“我们研究了她三个月,但她的扣球就像云彩——永远无法预测它下一秒会飘向哪里。”
郎平的护腕总是缠到肘部,80年代,她的铁榔头扣球甚至能把美国队员的护垫砸出窟窿,裁判都看得愣住了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郎平的职业生涯扣球成功率为42.3%,当时在世界排坛排名第一,郎平的扣球甚至成了流行词,用来形容做事干脆利落。
作为队员,她夺遍了所有冠军;作为教练,她又带领中国女排重回巅峰。2016年里约奥运会半决赛中,她大胆换下主力二传,派上年轻队员打光速快攻,这一“神来之笔”后来被称为“郎平的魔法”。有队员透露,郎平的笔记本里记录了每个对手的习惯:某队员扣球前会舔嘴唇,某队员拦网时重心偏左——这一些细节成就了她的传奇。
一位网友做了有趣的对比:郎平球员时代的扣球力量相当于70公斤的冲击力,而朱婷则能达到92公斤;但在战术意识方面,郎平的得分为9.8分,略高于朱婷的9.2分。网友解读道:“郎平是攻守兼备的宗师,而朱婷则是专攻扣杀的剑仙——时代不同,风格不同,但她们都站在了金字塔顶端。”
李盈莹的扣球线岁的她在训练中,扣球时速已达到了91公里,成功率为45%,接近朱婷巅峰时期的水平。然而每当被问到是否能超越朱婷时,她总是谦虚地摇头:“朱姐的13个世界冠军,我一个都没有——先拿到再说吧。”
国外选手也在追赶,意大利的埃格努扣球时速能达到103公里,虽然她的失误率比朱婷高12个百分点;土耳其的瓦尔加斯擅长后排进攻,但在关键比赛中总会掉链子。有国际排联官员私下表示:“朱婷就像珠穆朗玛峰,别人总是爬到半山腰——她的伟大不仅体现在数据上,更在于大赛中从不掉链子。”朱婷自己似乎不太在意排名,她在采访中表示:“路易斯和郎平前辈都给我树立了榜样——排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。”当被问到是否还会回到国家队时,她笑着举起康复训练计划表:“我的扣球手还没退休,只要国家队需要,我随便什么时间都能上场。”
网友“老女排迷”的评论很中肯:“朱婷的世界第一不是因为年龄,而是她的实力和冠军堆砌出来的。就算31岁了,那些年轻队员还得追好几年。”另一位网友贴出了朱婷带伤打球的照片:“看看她肩膀上的胶布,就了解这一个第一有多不容易——那是用疼痛换来的荣誉。”
中国女排出征前,有队员悄悄将朱婷的自传放进了行李箱。当飞机飞越土耳其上空时,朱婷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扣球训练,虽然速度比以前慢了些,但她依然精准无比。世界上的排名就像排球场上的比分,总有一天会被改写,但路易斯的弹跳、郎平的榔头、朱婷的暴力扣杀,早已刻进了世界女排的历史。
或许朱婷真的进入了职业生涯后期,或许年轻队员会慢慢接过她的接力棒,但无论如何,只要提起世界女排主攻,首先想到的依然是那个戴着护腕、扣球时眼神如鹰的中国姑娘——她用13个世界冠军证明,真正的传奇并不是永远第一,而是在巅峰时拼尽全力,在低谷时依然保持热爱。